医学资料吧_提供全面的医学资料!
标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三部分体格检查考官提问集锦
[打印本页]
作者:
医学资料吧
时间:
2015-11-25 19:48
标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第三部分体格检查考官提问集锦
第一章一般检查
一、全身状态检查
1.发热的如何分度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分度如下:低热为 37.3~38℃;中度发热为 38.1~39℃;高热为 39.1~41℃;超高热为 41℃以上。
②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多见于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
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2.何谓潮式呼吸 (Cheyne-Stokes呼吸)?
答:又称 “陈-施呼吸 ”、“周期性呼吸 ”。一种呼吸节律改变。呼吸有节奏地由暂停 →浅慢呼吸→深快呼吸→浅慢呼吸 →暂停,周而复始,周期为 30秒至 2min。此种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的表现。当缺氧加重,血液中二氧化碳张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及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和加强;尔后由于呼吸频率逐渐变深,二氧化碳大量排出体外,当其张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兴奋,则呼吸再次变慢变浅,继而呼吸暂停。临床上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药物中毒及心力衰竭、糖尿病昏迷、尿毒症等
3. 何谓急性病容及临床意义?
答:面色潮红,兴奋不安,口唇疱疹,表情痛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疟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4. 何谓肝病面容及临床意义?
答: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
5. 何谓二尖瓣面容及临床意义?
答: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
6. 何谓剪刀步态及临床意义?
答: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和内收肌张力增高明显,移步时下肢肌肉内收过度,两腿交叉呈剪刀状。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
7. 何谓间歇性跛行及临床意义?
答: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8. 何谓跨阈步态及临床意义?
答:由于踝部肌腱、肌肉迟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见于腓总神经麻痹。
二、皮肤
1. 瘀点、紫癜、瘀斑如何区别?
答:皮下出血根据其直径大小及伴随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小于 2mm称为瘀点, 3~5mm称为紫癜,大于5mm的称为瘀斑。
2.较小的瘀点与红色的皮疹的鉴别:
受压是否褪色
皮疹受压时一般可褪色或消失
瘀点和小红痣受压后不褪色。
三、淋巴结
1.颈部视诊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颈部视诊内容主要包括有无瘢痕与瘘管,有无肿块,有无颈静脉怒张或搏动以及甲状腺大小和
对称性等。
2.颈部淋巴结肿大破溃常见于什么疾病?
答:淋巴结核、肿瘤转移、淋巴瘤。
3.肺癌、乳癌各易转移至何处浅表淋巴结?
答:肺癌:右锁上,腋窝淋巴结群;乳癌:腋窝、锁骨下,胸骨旁淋巴结。
4.腹股沟和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什么疾病?
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淋病、梅毒、盆腔肿瘤。滑车上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非霍奇金淋巴瘤。
5.卧位与半卧位有区别是?
答:卧位相对于患者处于完全平躺状态(去枕仰卧位),而半卧位的意思是半坐卧位。
第二章头部检查
一、眼部检查
1.巩膜检查时均匀黄染常见于?
答:黄疸。
2.结膜的变化见于何种疾病:
答:结膜苍白见于贫血;结膜充血多见于结膜炎症;有滤泡形成呈丘状常见于沙眼;球结膜水肿多见于肺性脑病、颅内压增高。
二、口咽部检查
1.扁桃体增大如何分度?
答:一般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第三章颈部检查
一、甲状腺检查
1.甲状腺肿大分几度?
答:一般甲状腺肿大分三度,轻度肿大:颈部看不到,但触诊可以摸到甲状腺;中度肿大:颈部可以看到肿大的甲状腺,而且触诊可以摸到肿大的轮廓,但甲状腺没有超过胸锁乳突肌的后缘;重度肿大:视诊和触诊都可以发现甲状腺肿大,甲状腺超过了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二、气管检查
1. 气管位置偏移见于何种疾病?
答: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而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患侧。此外,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曳动,称为 Oliver征
2. 异常颈部血管检查位置和临床意义?
答:在坐位或半坐位 (即上身与水平面呈 45度)时,如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为异常征象,提示颈静脉压升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以及胸腔、腹腔压力增加等情况。颈静脉搏动可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平卧位时若看不到颈静脉充盈,提示低血容量状态。安静状态下出现颈动脉的明显搏动,则多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及严重贫血。
第四章胸部检查
第一节胸部检查
一、胸部视诊
1.描述胸骨角、前正中线、腋前线、腋窝、肩胛上区的体表位置。
答:(1)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向前突起处,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二肋软骨相连接。
(2)前正中线(即胸骨中线):通过胸骨正中的垂直线。其上端位于胸骨柄上缘的中点,向下通过剑突中央的垂直线。
(3)腋前线(左右):通过腋窝前皱襞、沿前侧胸壁向下的垂直线。
(4)腋窝(左右):为上肢内侧与胸壁相连的凹陷部。
(5)肩胛上区(左右):为肩胛冈以上的区域,其外上界为斜方肌的上缘。
2.描述异常胸廓的特点。
答:(1)扁平胸:呈扁平状,前后径不及左右径的一半。见于肺结核。
(2)桶状胸:前后径:左右径 ≥1,肋间隙增宽且饱满。腹上角增大,见于肺气肿。
(3)佝偻病胸:包括佝偻病串珠、漏斗胸、鸡胸。
(4)脊柱畸形所致胸廓畸形:脊柱前凸、后凸或侧凸严重者均可导致胸廓两侧不对称,肋间隙增宽或变窄。
3.肩甲角位置?
答:被检查者正坐,双手下垂时,肩胛角的位置相当于第七或第八肋骨的水平。
4. 何为“三凹征”?常见于什么疾病?
答:“三凹症 ”是指呼吸极度困难,辅助呼吸肌如胸部及腹部的肌肉都强力运动以辅助呼吸活动,此时虽企图以扩张胸廓来增加吸气量,但因肺部气体吸入困难,不能扩张,致使在吸气时可见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以及下部肋间隙均显凹陷,故称 “三凹症 ”。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
5.人工呼吸潮气量是多少?
答:人工呼吸潮气量一般 500-600ml
6.潮式呼吸的意义?
答:潮式呼吸多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升高及某些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巴比妥中毒等。有些老年人深睡时亦可出现潮式呼吸,此为脑动脉硬化,中枢神经供血不足的表现。
7.肩胛骨摄影体位。
答:被检者面向摄影架,患侧向前斜立,双足分开约 30 厘米以稳定身体,患肢上臂向前上方抬高,前臂及枕部环抱,使肩胛骨沿胸壁向前移动,肩胛骨外缘贴近片盒,内外缘连线与胶片垂直。中心线:水平方向,经肩胛骨內缘中部射入胶片。
二、胸部触诊
1.胸廓扩张度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答:
(1)一侧胸廓动度受限见于一侧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和肺不张等。
(2)两侧的胸廓扩张度均减弱见于老年人和肺气肿患者。
2. 触觉语颤增强的临床意义。
答:(1)肺组织炎性实变如肺炎、肺梗死、重症肺结核等。因实变组织密度较高,声波传导良好所致。(2)压迫性肺不张 (如胸水引起的肺不张 )由于支气管通畅,所以语颤增强。 (3)靠近胸壁的肺组织有大空洞时,由于声波在空洞中产生共鸣,而且空洞周围组织有炎性浸润,有利于声波的传导。
常见于结核空洞、肺脓肿等疾病。
3. 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的临床意义。
答:(1)胸膜肥厚、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 (2)肺泡内含气过多,如肺气肿。 (3)支气管阻塞,如阻塞性肺不张。 (4)胸壁皮下气肿。
4胸膜摩擦感检查的成因?何处最清晰?临床意义如何?
答:胸膜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于脏、壁层胸膜沉积,使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相互摩擦,触诊时可感觉到如皮革摩擦的感觉,称为胸膜摩擦感。该体征在患侧的腋中线、腋下部最为清晰。可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肺炎、肺梗死、尿毒症等。当出现胸腔积液时,两层胸膜分离,胸膜摩擦感消失。在积液吸收过程中摩擦感可再次出现。
三、胸部叩诊
1:正常人肺下界移动度范围是多少?
答:正常人肺下界移动范围为 6~8cm。
2.何谓胸部异常叩诊音?临床意义何在?
答:正常肺的清音区如果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时,为异常叩诊音。常提示肺、胸膜、膈或胸壁有病变。
(1)浊音及实音常见的病变包括:
①肺组织的炎症、实变等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结核、肺梗死、肺不张等。
②胸膜腔病变,如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③胸壁疾患,如胸壁水肿或胸壁肿瘤。
(2)鼓音见于肺内的大空腔或气胸。如肺结核、肺脓肿、肿瘤或肺囊肿破溃形成的空洞,以及先天性肺大泡等。
(3)过清音常见于肺气肿,为肺弹性减弱,含气量增多之故。
四、胸部听诊
1.异常呼吸音的临床意义?
答:(1)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区域听到支气管呼吸音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均为异常。主要机制为肺组织传导增强,见于肺实变、大的空洞以及大量积液上方的压迫性肺不张 (肺组织含气量减少,而支气管树通畅,传导增强 )。
(2)呼吸音减弱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泡通气量下降,如气道阻塞、呼吸泵 (呼吸肌病变、或胸廓活动受限)功能障碍 ;胸膜病变 (胸水、气胸、胸膜肥厚 )等。对侧肺部往往出现代偿性肺泡呼吸音增强。
2.干性啰音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答:发生机制为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包括炎症、平滑肌痉挛、压迫、新生物、粘稠分泌物。其特点为持续时间长,呼气相明显,强度及性质易变。
①高调干啰音 (哮鸣音或哨笛音 ) :见于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病变。双肺弥漫性分布的哮鸣音常见于
支气管哮喘、 COPD、心源性哮喘等;局限性哮鸣音常见于气道局部狭窄,如肿瘤、气道内异物。
②低调性干啰音 (鼾音) :见于气管或主支气管病变。
③喘鸣:和其他干啰音不同,发生于吸气相,高调而单一。见于上呼吸道或大气道狭窄:如喉头痉孪、声带功能紊乱、气管肿物等。
3.湿性啰音的临床意义。
答:发生机制为气体通过呼吸道内存在的稀薄分泌物时产生水泡并破裂。不同类型的湿性啰音说明稀薄分泌物的主要存在部位,如肺炎时常常为细湿性啰音,急性肺水肿时粗、中、细湿性啰音可同时出现。湿性啰音的某些特征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如随体位变化的湿性啰音常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 ;长期存在的固定性湿性啰音提示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气肿等。一种高调、密集,类似于撕扯尼龙拉
扣的细湿性啰音,称为爆裂音 ( velcro啰音),主要见于某些类型的间质性肺病 (如特发性肺纤维化)。
第二节乳房检查
1.乳房恶性包块的临床表现。
答:乳腺癌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乳腺的外上象限。常为单个无痛性包块,无炎症表现,
可与皮肤粘连。局部皮肤可有水肿、桔皮样改变。乳头可回缩,或有血性分泌物。晚期可有淋巴结转移。当转移的淋巴结融合成包块或压迫腋静脉时,可引起该上肢的水肿和静脉怒张。
2.良性包块见于哪些疾病
答:见于纤维腺瘤、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脂肪坏死、结核、炎性包块等。
3. 乳头内陷说明什么问题?
答:乳头内陷可由外伤、乳房手术失败或后天挤压,乳腺肿瘤以及乳腺炎后的纤维增生等原因引起。
第三节外周血管检查
1.能否同时触诊两侧颈动脉?
答:不能。可导致晕厥。
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周围血管检查可出现哪些阳性体征?
答:枪击音
3.出现水冲脉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脉压差增大,见于主动脉关闭不全、甲亢、严重贫血。
第五章心脏检查
一、心脏视诊
1.主动脉瓣区膨隆考虑什么疾病?
答:高血压心脏病。
2. 心脏正确解剖位置和搏动范围。
答:心脏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 0.5~1cm处。心尖搏动范围直径: 2~2 5cm
3. 描述常见的三个心前区异常搏动。
答:胸骨左缘第 3~4肋间搏动、剑突下搏动、心底部搏动。
4. 心前区膨隆的临床意义。
答: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
二、心脏触诊
1. 心包摩擦感最清晰位置。
答:在胸骨左缘第 3、4肋间易触及,坐位前倾及呼气末(使心脏靠近胸壁)更明显。
2.心包摩擦感胸膜摩擦感如何鉴别。
心包摩擦感胸膜摩擦感
形成心包因炎症或其他原因发生纤维蛋白沉着胸膜发生炎症
听诊部位胸骨左缘第 4肋间前下侧胸壁
屏住呼吸不消失消失
特点收缩期、舒张期双向如皮革样摩擦感
患侧腋中线、腋下部最明显
三、心脏叩诊
1.心尖搏动不能触及时从何处开始叩?
答:从左第 5肋间开始。
四、心脏听诊
1. 提问:心尖部听到舒张期杂音,听诊还需要进一步注意哪些?
答:应区分杂音的时项,早、中、晚,杂音的性质。
2. 心包摩擦音和胸膜摩擦音如何鉴别?
答:心包摩擦音性质粗糙、高调、搔抓样,与心搏一致,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闻及、屏气时不消失可和胸膜摩擦音鉴别。
3.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见于哪些疾病?
答: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舒张期杂音: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第六章腹部检查
一、腹部视诊
1.腹部膨隆的临床意义。
答:全腹膨隆见于腹腔积液、腹内积气、腹内巨大包块。局部膨隆见于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
包块、腹壁肿物、疝等。
2.腹部凹陷的临床意义。
答:全腹凹陷见于消瘦、脱水、恶病质。
3.腹式呼吸减弱和消失的临床意义。
答:腹式呼吸减弱常因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内巨大肿物或妊娠等。腹式呼吸消失常见于胃肠穿孔所致急性腹膜炎或膈肌麻痹等。
4.描述腹部体表标志。
答:
①腹上角 ,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②肋弓下缘 ,肋弓系由第 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③腹中线(腹白线),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④腹直肌外缘 ,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⑤脐,为腹部中心,位于 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⑥腹股沟韧带 ,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 (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
⑦髂前上棘 ,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⑧耻骨联合 ,为两耻骨之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共同组成腹部体表下界。
⑨ 脊肋角 ,背部两侧第 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检查肾叩痛位置。
⑩ 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有 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5.描述九分法各区的脏器分布情况。
答:①右上腹部 (右季肋部 )肝右叶、胆囊、结肠右曲、右肾、右肾上腺。
②左上腹部 (左季肋部 )胃、脾、结肠左曲、胰尾、左肾、左肾上腺。
③上腹部胃、肝左叶、十二指肠、胰头和胰体、横结肠、腹主动脉、大网膜。
④右侧腹部 (右腰部 )升结肠、空肠、右肾。
⑤左侧腹部 (左腰部 )降结肠、空肠、回肠、左肾。
⑥中腹部(脐部)十二指肠下部、空肠及回肠、下垂的胃或横结肠、输尿管、腹主动脉、肠系膜及其
淋巴结、大网膜。
⑦右下腹部 (右髂部 )盲肠、阑尾、回肠下端、淋巴结、女性右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右侧精索。
⑧左下腹部 (左髂部 )乙状结肠、女性左侧卵巢及输卵管、男性左侧精索及淋巴结。
⑨下腹部回肠、乙状结肠、输尿管、胀大的膀胱、增大的子宫。
6.腹部粗锁状见于何种疾病?
答:腹部粗锁状膨胀见于肠梗阻、结肠肿瘤等。
7.体格检查时,如何鉴别肝下垂和肝肿大
答:正常人的肝,一般在肋缘下是摸不到的,但是腹壁松软而且偏瘦的人,于深吸气时可于肋弓下扪到肝下缘,但在 1厘米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 3 厘米以内,超过上述标准者,如果肝上界也相应降低,肝上下径正常者,即为肝下垂或称肝下移,可由肺气肿、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肝癌等因素造成。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则提示肝大。
8.蜘蛛痣如何检查及临床意义。
答: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大多分布在上腔静脉引流区域,检查方法是用钝头细物压迫蜘蛛痣中心,其放射状小血管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常见于肝功能明显减退者及妊娠妇女。
二、腹部触诊
1.普遍性腹壁紧张的临床意义。
答:①板状腹:见于弥漫性腹膜炎,由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②揉面感: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或癌性腹膜炎。
三、腹腔脏器触诊
1.肝肿大如何测量?
答:正常情况下肝脏下缘距肋下 1cm以内,距剑突 3cm以内。
肝肿大测量:
第一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上界(肝相对浊音界)至下缘之间的距离。
第二测量:右锁骨中线上,肝下缘距肋弓的距离。
第三测量:前正中线上,剑突基底部至肝下缘的距离。
2.肝颈静脉回流征的形成机理。
答:是因为压迫淤血的肝脏使回心血量增加,已充血右心房不能接受回心血液而使颈静脉压上升所
致。
3.脾脏肿大的测量。
第Ⅰ线(又称甲乙线)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
I线测量。
第Ⅱ线(又称甲丙线)测量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一般应大于第Ⅰ线。
第Ⅲ线(又称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
离以“十”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 “-”表示。
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脾缘不超过肋下 2cm为轻度肿大;超过 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 ,为中
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此时应加测第Ⅱ线和第Ⅲ线。
4. 膀胱触诊时如何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及直肠肿物相鉴别。
答:膀胱增大多由积尿所致,呈扁圆形或圆形,触诊时囊性感,不能用手推动,按压时憋胀有尿意,
排尿或导尿后消失,藉此可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及直肠肿物相鉴别。
(1)膀胱叩诊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卵巢囊肿叩诊浊音区于患者仰卧位时腹中部鼓音区在腹两侧,系肠管被肿大的卵巢挤压至两侧所致;卵巢囊肿的浊音区域不因排尿与否变化。
(2)膀胱叩诊与腹水的鉴别:充盈的膀胱叩诊为浊音,排尿或导尿后浊音区转化为鼓音。腹水时,耻骨联合上方叩诊亦可是浊音,但此区的弧形上缘凹向脐部,而膀胱充盈时浊音区弧形上缘凸向脐
部。
(3)腹水与巨大卵巢囊肿的鉴别:二者均可出现大面积浊音区,但①巨大卵巢囊肿浊音区为非移动性的;②卵巢囊肿叩诊浊音区于患者仰卧位时腹中部鼓音区在腹两侧,而腹水叩诊浊音区于患者仰卧位腹两侧,鼓音区位于腹中部;③尺压试验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壁传到硬尺,使硬尺发生节律性跳动;如为腹水,搏动不能被传到,且硬尺无跳动。
5.液波振颤为什么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答: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四、腹部叩诊
1.肝浊音界的临床意义。
肝浊音界扩大见于肝癌、肝脓肿、肝炎、肝淤血和多囊肝等。肝浊音界缩小见于暴发性肝炎、急性肝坏死、肝硬化和胃肠胀气等。
五、腹部听诊
1.肠鸣音在何处听诊最清楚?活跃、亢进、减弱、消失的临床意义如何?
答:正常肠鸣音在脐部听得最清楚,时隐时现,时强时弱,每分钟约出现 4~5次。病理情况下可有增强、减弱或消失。
(1)肠鸣音活跃:每分钟 10次以上,但音调不特别高亢,,见于急性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2)肠鸣音亢进: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3)肠鸣音减弱:明显减少,数分钟听到一次,声音减弱,称为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道动力低下等。
(4)肠鸣音消失:持续 3~5分钟未听到,用手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未听到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失,此时应重点听诊右下腹。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2.血管杂音听诊部位和临床意义。
答:(1)动脉血管杂音:脐周的收缩期杂音见于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脐部两侧上方的收缩期杂音见于相应部位的肾动脉狭窄。
(2)静脉血管杂音:位于脐周的连续嗡鸣音,见于门脉高压。
第七章脊柱、四肢关节、及肛门检查
一、脊柱
1.描述重要颈部、胸部、腰部和骶部的椎棘突位置。
答:(1)第7颈椎棘突:是颈椎棘突最隆起的一个。当低头时,在项部下方正中线上最突出的一个,
能随摇头而左右摇动,而其下方的第 1胸椎棘突则完全不动,可资区别。
(2)第3胸椎棘突:与肩胛冈内侧端平齐。
(3)第7胸椎棘突: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4)第12胸椎棘突:在第 12肋肋角距后正中线 5厘米处。
(5)第4腰椎棘突 (或棘间 ) :与髂嵴最高点平齐。
(6)第5腰椎棘突:与髂结节平齐。为菱形窝的上点。肥胖者为一凹窝,为下背部正中沟的终点。
(7)第2骶椎棘突:与髂后上棘平齐。为蛛网膜下腔的终点。
(8)第3骶椎棘突:与髂后下棘平齐。
(9)骶尾关节:在臀裂的上端。为菱形窝的下点。
(10)尾骨尖:在肛门的后上方,正常有一凹窝。
2.脊柱活动度受限的临床意义。
答:脊柱颈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颈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颈椎病、结核或肿瘤浸润、颈椎外伤、骨折或关节脱位。脊柱腰椎段活动受限常见于:腰部肌纤维织炎及韧带受损、腰椎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或肿瘤、腰椎骨折或脱位。
3. ☆正常颈椎、腰椎活动度。
答:颈椎可以前屈和后伸分别为 35-45、35-45度。腰椎可以前屈和后伸分别为 75-90、30度。
二、四肢、关节
1.肩关节活动受限的临床意义。
答:正常双肩对称,双肩呈弧形,如肩关节弧形轮廓消失肩峰突出,呈 “方肩”见于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两侧肩一高一低,颈短耸肩,见于先天性肩胛高耸症及脊柱侧弯。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外展可达 90°,内收 45°,前屈90°,后伸 35°旋转45°。肩关节周围炎时,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称冻结肩。肩关节外展开始即痛,但仍可外展,见于肩关节炎;轻微外展即感疼痛,见于肱骨或锁骨骨折;肩肱关节或肩锁关节脱位搭肩试验常为阳性。
2.膝关节活动度。
答:膝关节屈曲可达 120°~150°,伸 5°~10°,内旋 10°,外旋20°。
(3)踝关节与足的活动范围
答:踝关节背伸 20°~30°,跖屈 40°~50°跟距关节:内、外翻各 30°。跗骨间关节:内收 25°,外展25°跖趾关节:跖屈 30°~40°,背伸45°。
4.脊肋角叩击痛的临床意义。
答:两侧肋脊角叩痛提示肾炎、双侧多囊肾等,一侧肋脊角叩痛提示肾结石、肾结核及肾周围炎症。
第八章神经系统检查
一、神经反射
1.神经反射检查的内容。
答:神经反射检查包括浅反射、深反射和病理反射检查。
浅反射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等。
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跟腱反射、阵挛等。
2.病理反射的机制。
答:病理反射最常用的检查是 Babinski征、 Oppenheim征、 Gordon征、Hoffmann征等。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 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以出现这种情况,不属于病理性。
3.为什么会出现双侧病理征阳性?
答:神经是交叉支配,在交叉处受损(内囊和脑干),会出现双侧病理征阳性。
二、脑膜刺激征
1.脑膜刺激征的临床意义。
答: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阳性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压增高等。
2. 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的区别
答:口角歪向病灶侧就是 “歪嘴”,歪嘴的方向朝着病变神经的方向,如,右侧中枢性面瘫,歪嘴向着右边,而右侧周围性面瘫,歪嘴歪向左边。
作者:
guoyongxing523
时间:
2015-11-25 20:06
总结的很全面哦,给赞
欢迎光临 医学资料吧_提供全面的医学资料! (https://yxzl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