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妇女一生划发育最关键的是青春期。 青春期: 1.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为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 2.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通常发生于乳房发育2年后。 二、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的功能 有两个功能:1.排卵 2.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二)卵巢周期性变化 1.排卵: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两边卵巢轮流的每月排一个卵。 (月经周期的第一天:出血的第一天,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增生期) 2.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壁塌陷,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直径1~2cm,外观色黄。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10日开始退化。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一般为14日(黄体的寿命是14天——是固定的)黄体退化时黄体细胞逐渐萎缩变小,被结缔组织取代形成白体。黄体功能衰退后月经就来啦。 (三)卵巢性激素的合成及分泌 卵巢合成及分泌的性激素均为甾体激素,主要有雌激素(雌二醇及雌酮)、孕激素和少量雄激素。
1.雌激素 ①雌二醇:活性最强;②雌酮;③雌三醇:活性最弱,但产科意义最大(越少越珍贵)。 2.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1)雌激素:有两个高峰(两个分泌来源),排卵前的高峰(第一次高峰)来源卵泡内膜细胞。排卵后的高峰(第二次高峰)来源黄体生成的。第一个高峰比第二个高峰大。 (2)孕激素:只有一个高峰,时间与雌激素第二个高峰重合,分泌来源于黄体。 附:黄体生成素:前期分泌量少,在排卵前一天骤升、一天骤降,随后维持低水平 3.雌激素的生理作用,排卵前高峰,其作用就是为了排卵受精作准备 (1)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内膜增厚;(为受精卵铺床,厚一些,舒服一些) (2)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3)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稀薄;(开门,让小蝌蚪顺利游进来!) (4)使阴道上皮细胞增殖和角化,黏膜变厚;(使阴道壁光滑,给小蝌蚪修路) (5)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拾卵,为了加快卵子和小蝌蚪的约会装个电梯) (6)使乳腺管发育,乳头、乳晕着色; (7)促进水钠潴留; (8)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两种反馈) 4.孕激素的生理作用(为保护受精卵或胎儿) (1)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受精卵要着床啦,给点美酒点心营养物质) (2)降低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防止流产) (3)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小蝌蚪己经进来啦,关门!) (4)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不能让其它小蝌蚪再进来啦,毁坏道路) (5)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振幅;(卵子和小蝌蚪约会中,别乱动,安静点!) (6)促进水钠排泄; (7)促进乳腺小叶和腺泡发育; (8)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只有负反馈) (9)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临床上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 5.雄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阴蒂、阴阜和阴唇的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生长。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与月经 (一)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刮宫) 1.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 2.增殖期:月经周期第5~14日 (1)增殖期早期:月经周期第5~7日;(2)增殖期中期:月经周期第8~10日 (3)增殖期晚期:月经周期第11~14日 3.分泌期:月经周期第15~28日(黄体期) (1)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螺旋小动脉增生。 (2)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顶浆分泌。 (3)分泌期晚期:月经周期第24~28日 (二)月经 正常经量30~50ml,超过80ml称月经过多。长期月经过多,导致缺铁性贫血。 四、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 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 随雌激素浓度增多,宫颈黏液分泌量不断增多,至排卵期变得稀薄、透明,拉丝度10cm。镜下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受孕激素影响,宫颈液分泌量逐渐减少,变黏稠浑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有椭圆体。 |